七十余岁老大爷被羽毛球打伤要求赔偿,法院为何这样判?
发布时间:2021-03-22 作者:
引言
2021年1月4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件因被对方羽毛球击中眼睛而要求赔偿的民事案件,该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实施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审理的首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央视网也进行了报道。
原告宋先生与被告周先生均为羽毛球业余爱好者,自2015年起,自发参加羽毛球比赛。2020年4月28日,原告、被告与案外四人在朝阳区红领巾公园进行羽毛球3V3比赛。比赛过程中,宋先生被周先生击打的羽毛球击中右眼。事发后,周先生陪同宋先生至医院就诊治疗,医院出具诊断证明显示:术前见右眼视神经萎缩,术后5周余验光提示右眼最佳矫正视力为0.05。此后,宋先生将周先生诉至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对宋先生受伤由谁承担责任各执一词。原告表示,周先生明知其年纪大、反应慢、眼睛受过伤,仍未履行注意义务,选择向原告大力扣球,致使原告右眼受伤,接近失明,构成重大过失。退一步讲,即使周先生的行为不构成重大过失,也应适用公平责任,由双方分担损失。被告则表示,宋先生已七十多岁,眼睛也曾受过伤,受伤前宋先生已连续参加三场比赛,其应知道自身身体条件是否适宜继续参加比赛及其风险。且事发时,周先生位于场地的中后场位置,没有重力扣杀,是平打过去的,自己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责任。关于本次宋先生受伤由谁承担责任的问题,其实与《民法典》中的“自甘风险”规则密切相关。羽毛球、足球、篮球等文体活动,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参加篮球运动会有身体对抗冲撞,参加足球运动会有铲球,这些行为都有可能会造成倒地的风险,有可能会造成骨折的风险,是否必然出现这样的后果是不一定的,运动的剧烈程度、冲撞的角度、铲球的力度、双方是否遵守规则、运动护具的穿戴、参加者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等因素的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变数。本质上讲,参加任何文体活动都有可能存在风险、造成损害。在此种背景下,《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正式确立“自甘冒险”规则,《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其他参加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活动组织者的责任适用本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零一条的规定。”“自甘风险”又称自愿承受危险,是指受害人自愿承担可能性的损害而将自己置于危险环境或场合,造成损害行为人不承担责任。其构成要件是:第一,受害人作出了自愿承受危险的意思表示,通常是将自己置于可能性的危险状况之下;第二,这种潜在的危险不是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也不是社会公序良俗所反对的,且此种危险通常被社会所认可存在或者难以避免的。例如,参加拳击比赛而自愿承受可能受到的人身伤害的危险。通俗理解,“自甘风险”就是“自愿参加、自担风险”,参加者自愿参与对抗性、风险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应当充分认识到其危险性,由此产生的正常风险原则上应当由参加者自己承担。如果宋先生要求周先生承担责任,根据“自甘风险”规则,需要证明周先生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然而羽毛球运动中吊球、扣球、搓球等都是比较正常的技术动作,难以直接证明周先生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本案仅涉及到宋先生与周先生两人之间的纠纷,如果宋先生与周先生的运动比赛还有活动组织者,根据《民法典》规定,活动组织者是否承担责任,并不是以“自甘风险”规则来判断,而是以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等内容来判断责任承担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当庭宣判,认为原告宋先生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对抗性竞技比赛,将自身置于潜在危险之中,应认定为自甘冒险的行为,且被告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故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驳回了原告宋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新闻报道的内容仅是一审判决结果。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对于本案是否有二审以及二审结果,网络上暂未搜索到进一步信息,我们将保持关注。体育运动是人们锻炼、娱乐、交流的一种方式,参加体育运动本身就包含一定的危险,尤其是对抗性的球类运动,每一个参与者在参加运动前都应当对该项运动所带来的潜在危险有理性认知及承受能力,即运动有风险,参与需谨慎。通常情况下,只要参加人员之间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明知或者放任其发生的故意心理,受害人在比赛中意外受伤即符合民法自甘风险法律归责情形。笔者作为一个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结合过往运动经验,就羽毛球运动可能涉及到的各方主体,提供以下建议。1.学习羽毛球运动知识,养成良好球风。羽毛球是竞技项目,有基本的规则规定。同时,羽毛球起源于英国,又被叫做绅士运动,有很多的羽毛球礼仪,要多交流多学习。2.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正式运动前,应先进行热身运动,把身体各个关节处充分活动开,热身后可以先互拉高远球进行活动。正式打羽毛球时,对于实在接不了的球不要强求,而且应注意保护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如眼睛、膝盖、脚踝,双打过程中,应做好与同伴的沟通,否则,一旦出现站位、跑位发生错误时,很容易出现扭伤、肌肉拉伤等意外。打羽毛球结束后,对身体进行拉伸,可避免大部分伤病。当下,很多羽毛球爱好者是通过羽毛球微信群的方式参与羽毛球运动,既有营利性的微信群,也有非盈利性的微信群。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组织活动的微信群群主都会被视为活动组织者,应充分履行严格谨慎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注意以下六个方面。2.明确告知活动参加者存在一定的运动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受伤等事故。3.适当识别参加人员,对于明显不宜参加人员应进行劝阻,如饮酒后参加活动、疲累锻炼、已受伤人员等。4.对人员搭配提出合理建议,如羽毛球新手和老手搭配、未成年人安排搭配等。6.有条件的可利用第三方转移风险,比如由参加者购买保险或组织者赠送保险等方式,可保障风险发生后的经济补偿。最后,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羽毛球运动虽然适合于男女老幼,但运动量一定要根据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切记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