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以燕
实习律师
专注领域:公司业务、诉讼仲裁、破产清算。
前言
我们在《从<民法典>居住权立法,看居住权制度的演变与发展(上)》针对居住权制度的起源、域外立法以及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进行了介绍。
下篇将继续从我国居住权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以及《民法典》物权编对居住权的立法规定展开,对居住权制度价值进行思考。
正文共:5157字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四 | 我国居住权制度面临的司法困境 |
(一) | 适用公序良俗原则,有违“禁止向法律原则逃避”的法理 |
(二) | 概念边界不清,易造成适用矛盾 |
(三) | 缺乏对抗效力,破坏交易安全和稳定 |
(四) | 缺乏公示手段,增加交易成本和风险 |
五 | 我国居住权的立法及发展 |
(一) | 居住权的定义 |
(二) | 居住权的设立方式 |
(三) | 居住权登记的效力 |
(四) | 居住权的有偿性与可让与性 |
(五) | 居住权的消灭 |
六 | 结语 |
四
我国居住权制度面临的司法困境
(一)
适用公序良俗原则,有违“禁止向法律原则逃避”的法理
(二)
概念边界不清,易造成适用矛盾
(三)
缺乏对抗效力,破坏交易安全和稳定
(四)
缺乏公示手段,增加交易成本和风险
五
我国居住权的立法及发展
(一)
居住权的定义
(二)
居住权的设立方式
(三)
居住权登记的效力
(四)
居住权的有偿性与可让与性
居住权的消灭
六
结语
参考文献
(1)肖俊:《罗马法中非典型物权形态的解释方法研究——以使用权、居住权的形成史为中心的考察》,载《求是学刊》2012年第1期,第86-91页。
(2)马开轩:《论居住权》,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99-103页。
(3)薛军:《地役权与居住权问题》,载《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第92-100页。
(4)肖俊:《“居住”如何成为一种物权——从罗马法传统到当代中国居住权立法》,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第96-106页。
(5)孙宪忠、常鹏翱:《论法律物权和事实物权的区分》,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5期,第81-94页。
(6)肖俊:《空虚所有权交易与大陆法系的以房养老模式》,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第117-128页。
(7)曾大鹏:《居住权的司法困境、功能嬗变与立法重构》,载《法学》2019年第12期,第51-65页。